案例背景:百年隧道的現狀與挑戰
這座鐵路隧道建于20世紀初,長度約為2公里,穿越復雜的山地地質。在過去的百年間,它經歷了多次地質災害的沖擊和運行負荷的變化。現狀評估顯示,該隧道存在以下主要問題:
1. 拱頂滲水:長期的地下水滲漏導致拱頂混凝土剝落。
2. 裂縫擴展:側墻和拱頂出現多處貫通裂縫,影響整體結構穩定性。
3. 襯砌老化:早期施工技術限制,導致襯砌厚度不足且材料性能大幅下降。
4. 運行需求升級:隨著列車速度和載荷的增加,隧道原設計承載力已不滿足現行規范要求。
加固方案設計:修舊如舊,兼顧創新
為保證隧道既能保持百年風貌,又能滿足現代運營需求,項目團隊制定了以下加固方案:
1. 裂縫處理與止水
? 采用高壓注漿法對貫通裂縫進行修復,注入低黏度環氧樹脂,提高裂縫區的結構完整性。
? 安裝柔性防水板和排水管道,解決滲漏問題并引導地下水流出。
2. 結構補強
? 在隧道內拱區采用碳纖維布加固技術 ,增強襯砌抗拉性能;側墻則使用鋼筋網噴射混凝土,提升抗壓能力。
? 針對關鍵節點,增設鋼拱架以分擔拱頂荷載。
3. 襯砌重新施工與厚度補強
? 對局部嚴重老化的襯砌進行鑿除,并重新澆筑高性能混凝土。
? 在全隧道范圍內加厚襯砌,提升整體剛度和耐久性。
4. 施工過程中對運營影響的管控
? 采用分段封閉施工法,合理安排工期,確保鐵路運輸正常進行。
施工難點與創新實踐
? 難點一:地質條件復雜
施工期間發現圍巖穩定性較差,團隊臨時調整設計,在易塌方區域增設長管棚支護和注漿加固措施。
? 難點二:有限的作業空間
老舊隧道內作業空間狹小,大型設備無法進入,項目組開發了一套輕量化施工設備,顯著提高了效率。
項目成果:從百年到未來
經過16個月的施工,該鐵路隧道完成了全面加固,運營速度從60 km/h提升至120 km/h,承載力也達到最新設計標準。更重要的是,這座百年隧道得以“修舊如舊”,繼續以嶄新的姿態服務于人們的生活。
經驗與啟示
1. 歷史與現代的融合
在對百年隧道的加固過程中,不僅要考慮結構安全,還需保留歷史建筑的獨特風貌。
2. 精準檢測與設計優化
通過精密檢測技術,全面掌握隧道病害狀況,為加固設計提供科學依據。
3. 新技術的引入
如碳纖維布、柔性防水板等新材料,顯著提升了加固效果和施工效率。
百年隧道是歷史的見證者,也是現代交通的重要樞紐。通過科學的加固與修復,它們得以在時間長河中延續功能與美感。這些“時間的行者”提醒我們,交通基礎設施不僅關乎當下,更是通往未來的橋梁。
【本文標簽】 碳纖維布加固
【責任編輯】版權所有
電話咨詢
在線咨詢
微信咨詢